找到相关内容395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小乘论

    施设施》、《论事》、《双论》和《发趣论》,另有颇多的注疏和复注。这7部论书常被认为是南传上座部佛学的基本理论著作。以后,还出现阐述上座部教理特别是修持方法的《解脱道论》;觉音又在《解脱道论》的基础上著《清净道论》,被誉为小乘佛教三藏典籍和义疏精要。北传说一切有部的基本论书有所谓“六足”与“一身”。“六足”指《集异门足论》、《法蕴足论》、《施设足论》、《识身足论》、《界身足论》、《品类足论》;“一身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5562029.html
  • 马哈希禅师传略

    四念住慧禅。因此,马哈西禅修中心亦在日本成立。  马哈希尊者为大集会编写二册巴利VisuddhiMaggaAtthakatha(清净道论注疏)加入原版注疏后,再为了澄清、论证哈佛大学所出版的清净道论序文而写了一本VisuddhiMaggaNidanaKatha(清净道论导读),继大集会之后又花了约三年时间;完稿后首先呈送给一位极负盛名于巴利文学的僧人作家Vasetthabhivumsa尊者修饰,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70262355.html
  • 大藏禅要心得报告

    清净道论、解脱道论、成实论、瑜伽师地论”,此七部经论作比对,探讨声闻乘各家止观行法的特点,作为修习禅定的参考,小乘禅法中又分定、慧二门分述。  在禅定上老师将各家禅定归纳为:(1)体相、(2)禅支、(3...,主要经论是以《俱舍论》与《成实论》及《阿含经》较为相近。《俱舍论》中对于修行位次,又有更具体的层次架构,对于解脱见道的问题,是以十六行相与十六心铺陈开来说明,解释得更为详尽。而《清净道论》与《解脱...

    释常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13269666.html
  • 佛学研究的理想与现实--中华佛研所毕业生访谈

    西莲净苑则任副住持, 并讲授南传的“清净道论”及无著、世亲所著的“六门教授习定论”。   问:法师身为一位出家众,您觉得研究佛学的意义为何应该肩负怎样的使命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4383671418.html
  • 斯里兰卡佛教发展略说

    派之中又再分裂出“祗园寺派”,或称“海部”,形成了三派鼎立的局面。其中无畏山寺最盛,住五千僧。大寺住三千僧,祗园寺住二千僧。   大约公元400-430年之间,觉音论师至斯里兰卡大寺求学,著《清净道论》,是三藏注释的纲要书,其后更领导注释巴利三藏。同时代的佛授及稍后的护法二人,继续注释巴利三藏未完成的部分,奠定了大寺派复兴的基础,其影响对日后南传佛教诸国最为深远。   公元十一世纪初,南印度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362290147.html
  • 帕奥禅师答:如何行禅?

    ,因此,如果你修行止禅,就是在修行第三种明觉,你必须在一切的姿势,即:行、住、坐、卧当中专注于禅修的法门。如果能够尽你最大的努力,在一切姿势当中专注于禅修的法门,你的定力就会进步。 《清净道论》中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帕奥禅师如何行禅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9/21082590184.html
  • 南传上座部“有分识”思想之探讨--以“九心轮”问题为中心

    Buddhaghosa;  500)为“七论”作注疏时,由于“有分”的思想在当时已经广泛流  行,于是便自然地渗入注疏中,视为当然(注1)。  在觉音所造的《清净道论》( Visuddhi-magga-`...世亲同时,亦  即真谛来华之时更早或同时(即梁、陈时代)。跟《清净道论》相同  性质的《解脱道论》,也是在梁朝时被译成中文,虽然两书之成立次  序很难确定,但时代背景上定是相差不远。至于南传论藏何时正式...

    黄俊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350025.html
  • 离散与集约——两种思维方式、及禅宗作为中国文化的选择

    分析,故而我们改用觉音论师的《清净道论》作为分析对象。《四部阿含》中的基本思想与理论,在《清净道论》中都有全面完整的概括,故《清净道论》又被称为早期印度佛教思想(也是小乘佛教思想)的小百科。   在《清净道论》的目录中 ,我们就能看到印度早期印度佛教佛教思想名相数目之繁复庞杂。兹列举其要:  在"说戒品"中,"戒"就分为一法(一种)、二法(七种)、三法(五种)、四法(四种)、五法(二种)等等;在"说...

    青 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05750858.html
  • 南传佛教的基本教义━━南传佛教讲座(4)

    更清楚一些,看巴利文更容易理解一些,看汉语有时反而摸不着头脑,所以我结合巴利文原文讲了三法印、四圣谛、八正道。  下边大致说一下《清净道论》,因为《清净道论》基本上概括了上座部佛教的基本观点,它以戒、定、慧这样的顺序阐述了上座部佛教的基本思想,主要是讲修持的。《清净道论》原文是Visuddhi Magga, Magga是道,Visuddhi是清净,论字是加上去的。我们中国人喜欢加上论字,马克思的书...

    邓殿臣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5543094.html
  • 论究“有灭涅槃”对印顺导师初期大乘菩萨观之启发性

    ,对此《杂阿含.351经》的“如实知见”,说为“内圣慧眼自能观见” [17],意即指示入流的圣者知见了。有关瑜伽师对此经之诠说,下面会再谈。  这里想顺道一提的是觉音论师《清净道论》中与“如实”有关的...第十九章〈说度疑清净品〉在解说“法住智 ( )”的诸多定义当中,其中有“如实智( )”的意义。[21]总而言之, “如实知见( )”与“如实智见( )”是不同的。依《清净道论》的定位,确定名色为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12656274.html